
本报讯记者汪元蒙报道今年的6月1日,《汴梁晚报》将再次携手市社会福利院,诚邀爱心企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走进市社会福利院,为福利儿童过一个特别的“生日”。
22年前的6月1日,《汴梁晚报》正式创刊,服务广大市民;自建院以来,每年“六一”,市社会福利院的福利儿童都会点燃蜡烛,庆祝他们共同的生日。两年前,在庆祝《汴梁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汴梁晚报》首次与市社会福利院携手,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进市社会福利院,让福利儿童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感受特别的温情。
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张瑞告诉记者,每个来到人间的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而市社会福利院里的孩子是一群折翼的天使。由于患有各种先天疾病和其他原因,院内的大部分孩子尚在襁褓中就被亲人遗弃,他们从没有感受过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呵护。目前,市社会福利院共收养各类福利儿童209名,其中99%的孩子都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腹裂、脊膜膨出、肢体畸形、唇腭裂、无肛、脑瘫等各种重症的病残弃婴。他们没有家族的姓氏,也没有准确的出生日期,为了维护这些弱小生命的尊严,市社会福利院将每年的“六一”作为这些折翼天使共同的“生日”。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福利儿童的关爱,伴随着媒体对福利儿童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他们的关心,该院福利儿童的生活条件正逐步改善。汴梁晚报希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一直关注福利儿童事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能携手走进市社会福利院,走近那些可爱的孩子,让折翼小天使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想到场与孩子一起庆祝“生日”的爱心人士可拨打记者手机*******报名,也可直接与市社会福利院联系,联系电话:037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宝贝过生日原是件欢天喜地的事儿,
很多家庭都会订个蛋糕好好庆祝一番。
山东白先生也买来蛋糕给6岁女儿过生日。
不料一声巨响后,女儿眼角膜被烫伤。
家里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生日蛋糕上的音乐蜡烛爆炸,女童眼角膜烫伤
罪魁祸首竟是这种常见的音乐蜡烛!
你一定不觉得陌生!
消防官兵破拆这种蛋糕店里常见的音乐蜡烛,
发现很危险!
点燃蜡烛后 音乐没响蜡烛炸了!
在山东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白家村,记者见到了6岁的瑶瑶,只见小姑娘的左眼部位涂满了药膏,眼角靠近鼻梁的部位,全是破溃的伤口。瑶瑶的母亲说,当时点着音乐盒,音乐没响,突然炸了。家人赶紧找车把她送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断,瑶瑶的左眼出现了“角结膜烫伤”和“眼睑皮肤烫伤”。
瑶瑶的母亲说,应该是音乐蜡烛上的塑料伴随着爆炸飞到了瑶瑶的脸上,否则不会这么严重。现在家人担心伤口留下瘢痕,也怕后遗症影响孩子的视力。
赠品也应有合格证!谁来负责?
音乐蜡烛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瑶瑶母亲和记者一起找到了送蛋糕的商家。店老板从货架上拿出一个未拆封的音乐蜡烛,并向记者展示用法,但记者找了一圈,也没有见到合格证。
△同款音乐蜡烛在市场上销售,两元一个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和厂址。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赠品也得符合此规定。”
在记者的协调下,店老板和蛋糕预订网站取得了联系,三方沟通后,蛋糕预订网站同意先行垫付瑶瑶的治疗费。
没有合格证的音乐蜡烛为何能在市场上流通呢?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说,目前此类产品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加大查处力度,同时提醒,除非是一些正规厂家的产品,否则,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这类玩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爆炸后的音乐蜡烛
调查:
很多蛋糕店销售音乐蜡烛
商家明知其有危险仍在卖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蛋糕销售店都在销售这种类似的音乐蜡烛,而且很多都是以赠品的形式向消费者赠送。
对于这种蜡烛是否存在伤人的风险,商家们似乎早已知晓。一家蛋糕店老板提醒,“你可小心点儿,搞不好容易爆炸。”
消防官兵破拆音乐蜡烛 结果很吓人!
究竟这种音乐蜡烛存不存在风险呢?记者将产品拿到了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请消防官兵进行了破拆。消防人员表示,“这里面就是一个电子芯片,外边都是塑料,有一定危险。”
△实验:蜡烛点燃后,塑料花瓣被引燃
为了进一步验证音乐蜡烛有没有爆炸的可能,记者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个更加直观的实验。记者用摄像机全程拍下了音乐蜡烛燃烧的过程。
按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我们将音乐蜡烛点燃之后,瞬间冒出五、六厘米高的火焰。每片塑料花瓣上,都有一个燃烧的蜡烛。15分钟后,花瓣上的蜡烛燃烧完毕,很快便引燃了花瓣,火苗越来越高。当火焰燃烧到电池时,电池发生了小爆炸。
△电池发生小爆炸
新闻加点料
一个有安全隐患的蜡烛,
就让家里喜事变坏事。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爆炸源,
意想不到,但就在你身边!
隐患一:受到挤压的充电宝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充电宝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风险。部分产品在遭到挤压、冲击等外部影响时,可能发生内部短路,引发自燃或爆炸。
所以,大家在购买充电宝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勿买无品牌型号、无生产厂家、无电气参数标识和无警示说明的产品;选购时应仔细检查外壳,劣质产品做工粗糙;发现充电宝温度异常升高时,应迅速将其置于具有一定防火、防爆能力的容器里,远离人群。
隐患二:高温车里的打火机
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烈日下,把打火机放在车内,12分钟后就会爆炸。爆炸瞬间,打火机喷出大量气体,塑料外壳炸成碎片,十分危险。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解释说,阳光照射下,车内温度甚至能达到60℃以上,打火机内含的液态丁烷受热膨胀,外壳不能承受内压便会爆炸。专家指出,打火机不要放在车内;家里的打火机最好也放在阴凉处。另外,香水、电池、花露水、充电宝、碳酸饮料等在高温下易爆炸的产品也别放在车里。
隐患三:超期服役的煤气罐
贾大成说,煤气罐爆炸导致的人身伤害最为常见,且受伤程度往往较重。
一般导致煤气罐爆炸的原因有四点:一是煤气罐意外受热;二是充气过量,一般来说,灌装煤气罐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85%;三是一些居民为了让火烧得更旺,会用热水烫罐底,这很容易导致爆炸;四是超期服役、缺乏保养和维修的煤气罐,稍遇高温、挤压、碰撞就会发生爆炸。
贾大成指出,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煤气罐、定期检查和维护、拒绝超期服役、避免错误使用等措施,可有效防范煤气罐爆炸。如在烹饪时闻到煤气异味,应提高警惕,暂停使用。
隐患四:年头太久的热水袋
常见热水袋爆炸导致烫伤的原因是,灌入热水后,热水袋迅速膨胀,如热水袋本身比较老旧,就更容易破裂爆炸。
专家建议,热水袋使用两三年后就要考虑更换,如发现表面已有轻微裂纹,更要果断扔掉。使用中,最好别倒入开水,水温在50℃上下即可,以温暖不烫为宜。热水袋灌到2/3即可,灌好后应排尽空气,拧紧盖子。
隐患五:不常清洁的高压锅
导致高压锅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超出安全使用期限;二是不注意清洁,限压阀和浮子阀堵塞,锅内压力太高爆炸。
专家建议,不管是传统高压锅,还是电压力锅,使用年限均在6~8年,如发现锅体变形、生锈等更要马上弃用。使用前必须检查限压阀和浮子阀,如有堵塞及时清理;锅内食物不能装得太满,扣盖时还要注意是否扣合到位;离火后要等锅体充分冷却后再取下限压阀、开盖。
隐患六:“三无”电暖袋
根据加热元件的不同,电暖袋可分为电极式、电热管式和柔性发热丝式。电极式电暖袋最危险,因常发生爆炸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但仍有不法商家出售。电热管式电暖袋一般不会爆炸,但手感不好,且寿命较短,约为1年。柔性发热丝式电暖袋手感舒适、寿命长,是购买首选。
专家提醒,消费者可通过揉捏来鉴别电暖袋。如袋体通体柔软,就是柔性发热丝式;如捏到硬块或硬物,就是电极式或电热管式。
隐患七:用来烧水的微波炉
中国家电研究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检验部主任鲁建国告诉记者,不能用微波炉过度加热清水!微波加热时,水不会流动,只是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沸点却还不沸腾。此时,一旦端起水杯,轻微的动静就可能引发暴沸,甚至爆炸。加热液体时,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为佳。
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炉加热是从内到外,鸡蛋、鹌鹑蛋、脆皮肠、未削皮的土豆等类似“穿着衣服”的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内部膨胀,而外壳却阻挡气体膨胀,就会爆炸。使用微波炉加热这类食物时,最好划个口子、戳个洞,这都利于热气散发。
来源:综合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央视新闻、羊城晚报、生命时报等
危险无处不在!请千万注意孩子的安全,同意的请点个Z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腾讯视频
就是这类产品 叫彩色喷带
婚礼现场明火多!这样其实有危险!
阿斌感言
真当想不到
看过请记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